close

2009-03-21 工商時報 【本報訊】

印鈔票救經濟:美國聯準會一舉數得的策略


 3月18日美國聯準會又給全球經濟拋出一顆震撼彈:聯準會準備砸下1.2兆美元,購買美國政府長期公債(3000億美元),及二大房貸機構房利美與房地 美所擔保之房貸債券(7500億美元)。此舉一方面直接對市場直接注入資金提升市場流動性,另一方面可以維持長期利率在低檔水準,以利投資及長期消費借貸 資金成本的降低。聯準會這項決策,立刻造成美元對各國貨幣應聲大幅貶值。

 其實聯準會的這番舉措,應是可以預期得到的。自從金融海嘯以來,美國政府各種挽救金融及經濟振興方案陸續推出後,馬上要面臨的就是財務融通的問題。一般 而言,政府財政融通的資金來源有三:其一、租稅融通,亦即加稅,但在目前經濟衰退的情勢下,美國政府不會笨到以加稅犯眾怒來取得資金;其二、公債融通,這 是美國政府常採行的方式,尤其是前些年中國、印度、俄羅斯等國經貿大幅改善,外匯存底快速增加,所持有的外匯中有相當高的比重以美國政府公債保有,因此美 國的財政赤字其實是靠外國政府融通,因而沒有總體教科書上所謂的國內資金排擠效果(發行公債使國內資金流向政府部門,而使民間可貸資金減少,引起國內利率 上升);其三、貨幣融通,亦即直接向央行(聯準會)借貸,或是由聯準會購買政府債券,變相地由聯準會印鈔票給政府救經濟。通常聯準會不樂意以這種方式融通 政府財政,因為以聯準會做為中央銀行的立場而言,通貨膨脹的防範畢竟是首要任務,因此美國政府的財政融通鮮少以此方式為之。這也正是何以3月18日聯準會 的宣布,立刻引起全世界一片嘩然。

 美國政府或聯準會出此「下策」,表面上不得不然,其實有其高明之處。所謂不得不然,是因為中國、印度、俄羅斯等以出口為成長導向的國家,在目前全球經濟 不景氣的大環境下,出口成長減緩甚至衰退,外匯累積隨之成長趨緩甚至外匯存底減少,使美國政府公債的海外銷售難以為繼,沒有海外金主的供應,只好自求多 福,轉請聯準會融通了。至於高明之處,則是此次的貨幣融通,以印鈔票的方式救經濟,將有一舉數得的效果。

 誠如前面所述,聯準會購買政府債券(即已收歸國有的二房之長期擔保債券),將使美國長期利率維持低檔甚或下跌,導致美元疲弱。美元疲弱則對美國的出口大 有幫助。歷史經驗顯示,在2007年中至2008年上半年美元疲弱期間,美國曾創下連續10個月出口持續成長紀錄,成為當時經濟成長重要貢獻因素。所以表 面上美國政府不像瑞士政府日前明白宣示要調降瑞士法郎幣值一樣,引發國際間匯率戰(currency war)的疑慮,但美國聯準會大量注資使利率降低,從而促成其幣值貶低,實質上也是以貶值作為提升出口及帶動成長的工具。

 目前許多經濟學者仍擔心全球是否步入通貨緊縮,印鈔票救經濟所帶來的物價上升效果適足以抵銷通貨緊縮壓力。面對這一波又急又猛的全球經濟大衰退,各國政 府都已奉行凱因斯的主張,甚至幾近瘋狂地增加政府財政支出。然而很有趣的是,在美國扮演救世主的,很可能還是聯準會。看起來有點奇怪,其實這只是對症下藥 而已:美國此波不景氣是肇因於次貸風暴及金融海嘯所致之流動性問題,解決流動性問題的根本主角當然非聯準會莫屬。

 聯準會以1.2兆美元購買美國政府長期公債及房利美與房地美所擔保之房貸債券,預料將會產生一舉數得的效果:提供流動性於金融市場、提供資金來融通政府財政、壓低幣值來提升美國出口競爭力及促進經濟成長、化解通貨緊縮壓力,回復民間投資信心。

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,台灣的情況與美國不同,不宜以印鈔票來救經濟。因為目前國內銀行業整體而言,並沒有流動性不足的問題,甚至錢滿為患。大量印鈔票會導 致台幣貶值,表面上貶值會提升出口競爭力,但因為貶值同時會使台灣進口的重要設備、關鍵零組件及原材料成本上升,從而抵銷貶值對出口競爭力的幫助;此外, 台灣目前也沒有嚴重的通貨緊縮、物價持續下跌的現象。因此美國聯準會可以印鈔票救經濟,我們則不宜東施效顰。



我見我思-當美國人 真好
2009-03-21 中國時報 【呂紹煒】

 看到美國政府加足馬力、開印鈔票,把通膨輸出與全球「共享」,以解救本身的金融與經濟問題,不禁讓人感嘆:當美國人,真好!只要全球經濟體系的「美元本位制」不改,美國永遠能輕易的把自家經濟問題傳送給全球。

 周三美國FED決定再放出一.二兆美元,其中三千億美元買長期公債,七千五百億美元買MBS(房貸擔保抵押債券),二千億美元買二房本身的債券。市場一致的詮釋是:美國發狠、大印鈔票救市。

 二戰後,全球金融運作奠基於一九四四年的布列敦森林體系,參與規畫者最著名的就是凱因斯。相較一次大戰後,歐洲各國力圖恢復金本位制,這次大家乾脆直接放棄金本位,只有美元仍聯繫黃金,並保證各國能以卅五美元的價位兌換一盎司,這算是一種美元本位制。

 當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占到全球的快一半、經濟體質健全時,大家相安無事。但六○年代後,歐洲與日本走入復興,經濟實力漸起;而美國推動大社會、加上越戰 升高,花錢如流水,美元漸走弱。各國為了「保本」,紛紛向美國「提存黃金」。一度,各國以「黃金互助方式」想壓制金價,但終是徒勞無功。一九七一年,尼克 森終於關閉黃金兌換窗口,全球正式走入百分之百的法幣時代,國際上則走入「純美元本位制」。

 而美國為了維繫美元強勢,還不惜動用一切政經資源,讓國際上的油價買賣以美元為交換媒介。一九七三年第一次能源危機起,油價大漲四倍,等於國際上對美元的需求大增四倍,油國拿了美元又「回存」到美國,即所謂的「油元」,美元更穩了,鐵桶似的江山哩!

 反美最力的法國總統戴高樂早就抱怨:美國總是隨心所欲的印美鈔,來維持美國的浪費,因此他一直倡議恢復金本位制。而近來一名中國人寫的《貨幣戰爭》,也 力倡中國要掙脫美元本位制,回復聯繫黃金的金本位制。不過,不論由理論或實務看,幾乎毫無可能。經濟學家多認為,大英帝國時代的金本位制能運作良好,是那 個時代經濟運作良好的「結果」,而不是「原因」。

 這次金融海嘯雖然起自美國,但全球都重傷,因為,透過無遠弗屆的美元本位與金融體系,這些爛債早被包裝成各種投資商品,行銷全球。一名美國經濟評論家在估算美國可能面對數兆美元的資產減損之餘,不忘說句:謝天謝地,這些「資產」有一半已經由全球其它國家分擔了。

 換個國家,增加印刷機、日夜趕工印鈔票,幣值早垮了(像國民黨在大陸一樣),不過,美國不會。雖然,理論上來說,美國這些措施必然使美元走弱,因而牽動 全球原物料上揚,但,全世界只有一個霸權、只有一種貨幣有這個霸權撐腰。縱然美元暫時走弱,很快的─只要有風吹草動,資金還是回到老美懷抱,美元又能硬挺 了。更何況,全球央行手中滿是美元外匯準備,誰想─或許該說「誰敢」讓美元崩盤呢?當美國人,真好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