鉅亨網
2008 / 06 / 03 星期二 18:00

次貸風暴才稍漸緩和,但全球消費者恐怕仍無法喘息。隨著物價火車頭的石油一開跑,電力、天然氣將緊追在後,通貨膨脹成為今年全世界最熱門的話題,不少專家警告這將成為經濟體的毒藥。而面對這一場危機,政府在節能環保與民生經濟之間該如何做出最適當的選擇,將是這幾年最大的難題。

根據德國《明鏡周刊》報導, 5月下旬,當國際油價觸及每桶 135美元時,德國的汽油價格也衝破每公升 1.5歐元(約新台幣70元),德國社會正在經歷一種形式特殊的能源危機,每個人無不想盡辦法縮衣節食,但家用電力、能源、食材的成本已經漸漸不堪負荷,連早上洗個澡都會擔心。

過去曾大膽斷言今年經濟蓬勃發展的那些專業經濟學家,現在也和消費者一樣手足無措,因為過去所有的預測數字已經全部失靈,他們感覺到經濟未來將遭遇的危機已經在悄悄蔓延。

能源危機的發生基本上有三個很重要的因素。第一,中印等新興市場對原物料的需求近年來暴增;第二,貪婪的投機客伺機炒作市場;第三,政府抗暖化的保護措施。

現在,德國的許多消費者已經改變了過去的生活習慣,包括度假次數慢慢減少、上下班通勤皆使用腳踏車等,連找朋友都盡量透過電話,避免直接見面多花錢。但是在薪資仍未有任何變動之下,似乎無論做再多的改變都無法阻止荷包隨著油價走高而慢慢流失。

以一個常通勤往返北部城市呂貝克(Lübeck)和漢堡市 (Hamburg)的上班族來說,今年光是花在汽油的錢平均將會多出 500歐元。而對於德國家庭來說,花在暖氣和電力的錢現在大概已經佔總支出 4成以上。

不過德國人最憂愁的還不只這些,他們害怕「油價失控」的狀況將永無止境。

因為歷史經驗告訴他們,過去幾次能源價格飆升之後都會漸漸回落,因此也不致於影響生活太多。但是這一次,德國人能源支出成長的速度已經超過了收入,石油、天然氣、汽油和電費的飆漲,逐漸開始威脅整個經濟體。

■ 什麼都漲

位於美國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(CBOT),裡面的數字很難沒有一天不創新高。

消費者感受最深的莫過於汽油價格,有機構專家預估到了2009年底油價將會越過兩百美元關卡,日前歐洲航空業巨頭空中巴士(Airbus)也警告德國的飛航業恐怕將「瓦解」。消費者最息息相關的電費,目前的價格也一直跌不下來,業界相信未來還會持續增加。

更糟的是,不只石油和電力,天然氣現在也成為德國家庭的沉重負擔。自從2000年以來至今,德國的天然氣價格暴增了 75%之多,而平均 3人家庭所負擔的瓦斯費用,每年更以增加幾百歐元的速度變得越來越貴。

雪上加霜的是,德國提供天然氣的最大公用事業公司 E.ON(EON-GE) 已經透露為了反應市場價格,未來可能將瓦斯價格再度調漲 25%,目前並沒有確定時間或是幾階段調漲。但是德國人心中自知只要漲價決議拍板定案,其他公司也會跟進,屆時平均 3人家庭所負擔的瓦斯費用將會多出 400歐元。

■ 電產能下降

除了能源市場供需失衡之外,發電產業結構的改變也為影響價格的因素之一。日前社會民主黨等人的主張放棄核能發電的決議下,德國的發電業產能將消失了四分之一以上,但要如何彌補這一塊的空缺卻沒有人真正知道。

德國能源部表示,德國不僅面臨能源供應出現問題的困境,而且能源產量不足勢必將更推升價格,就算是替代性能源也無法滿足目前的急迫的需求。

德國政府日前喊出2020年前永續性替代能源如水力、風力或太陽能佔總電力來源將會提高至 30%,同時也不斷給提供太陽能電力業、風力發電業和生質燃料發展巨額的補貼,國家對於替代性能源的支持,也等於每戶德國家庭一年得多負擔30歐元,而且預估在未來八年內將會增倍,成為一項極具野心的昂貴計畫。

■ 政治上的難題

站在能源危機最前線的人民,現在被物價壓得透不過氣來。於是德國政府官員態度漸漸起了轉變,曾經致力抗暖化的政治人物,現在卻建議政府應該減輕人民物質生活上的壓力。例如想幫助低收入通勤族的德國環境部長Sigmar Gabriel、主張減稅的基督教社會聯盟 (CSU)主席 Erwin Huber等,甚至連環保專家也體諒辛苦的消費者。

於是這種情緒,間接造成了上周德國政府的一件減碳方案未能如期通過,德國左傾政黨 SPD(社會民主黨)等人皆不贊成在目前能源成本升高的環境下,還要另外課徵二氧化碳的稅,於是這件案子再度遭到擱置。

這一場來勢洶洶的能源與石油危機,還境保護與消費生活的平衡點,該如何妥善拿捏,各國政府現在正是如此兩難的困境。該如何讓消費者適當的吸收成本?如果油電雙漲,再加上家家戶戶都會用的天然氣,那麼環境保護的措施還能落實多少?能源稅是否應該還要再降低一點?

■ 碳減量的角色

而促使短期內業界與消費者荷包減少的另一個原因,就是現在當下最流行的碳減量。

德國政府在今年初開始參與了碳權的拍賣,雖然數量不多,但計畫在未來12內將會減少 20%的碳排放。而根據歐盟執行委員會 (European Commission)估計,到了2013年能源企業的碳交易規模將會越擴越大,屆時二氧化碳會像股票或黃金一樣成為市場炙手可熱的交易商品,歐洲企業也將會慢慢淘汰舊設備轉向新式的潔淨科技。

然而在這種環境下,有專家擔憂節約能源的趨勢將會衝擊到經濟健康的發展,因為未來能源供應商將被課徵的額外稅收將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。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機構研究指出,德國今年花在煤炭、石油與天然氣上的金額約為90億歐元,已經比去年足足成長了 20%。一旦企業和個人額外支出進一步減少,意味著消費活動將會趨緩,不利於總體經濟的未來發展。

最後就會變成企業界漸漸變得不再投資新機器,消費者不再外出購買新汽車或去看一場電影,國家經濟巨輪失去滾動的力量,終將滯留原地無法前進。

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在高油價時代裡,正是考驗國家該如何結合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大好時機,不是一昧去調降石油關稅或是環保相關稅收,而是該想辦法如何真正脫離石油。

專家認為在資源日益短缺的情形下,政府更應落實環境保護的措施,找出更有效率的可行辦法,例如提撥給老舊的發電廠多一點資金去更新設備,少一點給前景不明又昂貴的太陽能產業。

(程宜華)



http://www.cnyes.com.tw/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oolong1001/523680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